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建德至武义高速公路兰溪段工程;建设单位:金华交投兰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地点:金华市兰溪市。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结合兰溪、建德签署的《起点交界协议》本项目设计起点桩号为 K1+500,全线设置一处断链:K25+399.169=K25+400,短链长 0.831m。路线总体走向为北向南方向,分别经过兰溪市永昌街道、赤溪街道、兰江街道和上华街道;项目终点位于赤山村南侧,通过兰溪枢纽与杭金衢高速公路相接,并与建武高速婺城段顺接。根据兰溪、婺城签署的《兰溪枢纽框架协议》,兰溪段实施终点桩号 K28+855.531,路线设计里程长为 27.355 km。本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 120 km/h,路基宽度 34.5m。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I 级。本项目全线设桥梁 12068.4 m/24 座,其中特大桥 5997.4 m/4 座,大桥 5640.0 m/15 座,中桥 431.0 m/5 座;设互通式立交 5 处,其中枢纽互通 1 处(与婺城段项目共建),一般互通 4 处;匝道收费站 4 处,管理分中心 1 处,养护工区 1 处,以及配置必要的交通管理用房和设施;同步建设兰溪西互通连接线长约 1.434 km。工程占地总面积 218.9153 hm2,其中永久占地 200.6053 hm2,临时占地 18.31 hm2(均为施工场地);拆迁建筑物96113 m2。
项目总投资:70.42 亿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评价范围内共涉及 88 处环境空气及噪声敏感点,涉及 4 个街道以及 30 个行政村,具体为永昌街道、赤溪街道、兰江街道、上华街道、火炉山村、东风村、沈家村、胜岗村、高端村、凌家村、永昌新村、兰思村、上戴村、莲塘岗村、兰纺村、大阜张村、汪高村、兰荫新村、应家新村、王铁店村、上下汤村、石龙头村、常满塘村、柳塘村、金桥村、后龚村、雅园村、马鞍徐村、石港塘村、夏家村、陈家村、上华村、里宅村、皂洞口村;涉及衢江兰溪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Ⅲ类水体),赤溪(Ⅲ类水体),马达溪(Ⅲ类水体)等水体。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地表水环境
本工程施工期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施工场地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委托清运,对水环境影响较小。涉水桥墩施工在做好临时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环境水体中的 SS 量得到大大的削减,作业所产生的悬浮物对水体的影响范围将大幅削减,对水体水质影响不大。施工场地要求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对周围水环境基本无影响。营运期废水主要是路面、桥面径流,通过边沟收集,防治污废水污染水体;在衢江兰溪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两侧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在此基础上,本工程径流水不会对附近水体造成明显影响。路面雨水经收集后就近排入地表水体,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
2、大气环境
施工阶段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扬尘。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公路施工扬尘及车辆行驶二次扬尘、堆场扬尘等,对施工场地、堆场等近距离的敏感点,施工扬尘将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本工程桥、路面沥青铺设过程中将产生沥青烟尘对环境空气质量将产生一定影响。营运期的废气主要为过往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 NOx、CO,随着我国执行单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单车尾气的排放量将会不断降低,运输车种构成比例将更为优化,高能耗、高排污的车种比例逐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将大大降低,公路对沿线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逐步减小。同时,在主要居民区之间布置一定的绿化林带,减轻影响。
3、声环境
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打桩、运输及现场处理等作业噪声,具有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根据影响分析,施工期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随着施工期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随之消失,但在施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以控制,减轻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运营期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沿线各敏感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需采取隔声降噪措施以降低对敏感点的影
响。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工程弃渣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工程沿线将设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内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稳定,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塑料、废纸、果皮等。将采取分类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以减少对周围环境会带来的影响。本工程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收费站、管理分中心等服务管理设施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将及时收集,并纳入地方环卫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和景观等的影响。在做好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工作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5、生态环境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路基、桥墩及临时场地的建设,将引起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同时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噪声、灯光,水体和底泥扰动等均会对陆域、水域生态环境及生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少占用农田、及时进行土地复耕复绿、合理安排工期,采取建设围栏等水土保持设施,沿线加强绿化建设等措施,总体而言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6、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本项目沿线两侧分布农村住宅等。工程施工期泥浆泄漏或溢油事故等可能会产生风险,运营期道路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可能会产生风险,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后,环境风险可防控。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1、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委托清运。运营期主要考虑初期雨水,加强对路面和桥面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路面和桥面清洁,及时清理路面和桥面上累积的尘土、碎屑、油污和吸附物等,减少随初期雨水冲刷而进入到路面和桥面径流污水中的 SS 和石油类等污染物量,最大程度地保护工程沿线的水质环境。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做好施工场地洒水降尘、进出车辆冲洗等工作。运营期严格执行《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做好公路养护工作,加强路面清扫、洒水工作,加强公路沿线进行绿化,有效抑制路面扬尘。
3、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低噪声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施工区域做好临时隔声围护,如确需夜间连续作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并公告。营运期采取隔声窗等措施减轻对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4、固体废物防护措施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运营期路面维修产生的废物应妥善处理处置,进行综合利用。
5、风险防范措施
编制应急预案;加强危险品道路运输车辆的管理,设置警示标志,设置防撞栏、应急池等设施。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建德至武义高速公路兰溪段工程位于兰溪市境内,项目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的要求,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要求。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区域的交通协调发展,工程建成运营对区域地表水、大气、声、生态等环境要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切实执行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其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见的内容
1、征求意见的对象
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公民、单位或团体。
2、征求意见的范围
公众关心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意见或建议等。
3、征求意见的期限
公示发布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节假日、双休日除外)。如欲索取其他补充信息,请在公示期间与建设单位或环评单
位直接联系。
4、公众意见反馈途径
公众可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将意见反馈,也可直接拜访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的联系人,当面反馈意见。
(1)审批部门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兰溪分局 联系电话:0579-88902728
(2)建设单位
金华交投兰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兰江街道丹溪大道 118 号 6 楼;
联系人:褚工 联系电话:15088286964
(3)环评单位
杭州一达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人/联系电话:王少俊/0571-85101873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越秀维多利中心 邮箱:58182851@qq.com
金华交投兰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